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(相关资料图)
对标豪华品牌BBA,自建换电站,汽车曾凭借先发优势,一度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,但最近两个月,的单月交付量仅有6000多台,渐露掉队之相。
主业低迷,传出新消息。两天前,工信部为手机发放了核准证,这意味着这部车企打造的手机距离上线发售越来越近。
小米、华为、苹果一众手机厂商进军汽车市场已经见怪不怪了,现今,继吉利之后也冲入了手机市场,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直接泼了盆冷水:汽车企业做手机是“吃饱了没事干”。
其实不仅造手机,过去几年,汽车没少折腾,追过元宇宙,打造AR眼镜,要让车主在车里看巨幕电影;又申请了GPT相关商标,准备用AI升级车机体验。
花活不少,疗效甚微。汽车的销量和股价出现“双下滑”。
一种市场声音认为,高昂的售价让相比比亚迪、特斯拉等品牌丧失了性价比优势,难以成为主流之选。终于,降价了,还打算新建两个定位下沉的子品牌。
但市场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建立,留给调整战略的时间不多了。
7000块的车钥匙?
华为、小米等手机厂商跨圈进入汽车行业早已不是新鲜事,汽车直接反向跨界,造起了手机。
6月19日,工信部无线电核准通过了一款型号为N2301的智能手机,申请单位为移动科技有限公司。该公司隶属于中国集团,法定代表人为汽车联合创始人、总裁秦力洪。
手机“入网”证书
早在去年12月的NIO Day 2022活动上,汽车创始人李斌就透露,手机已经处于生产中,并计划效仿苹果,每年推出一款新手机。工信部无线电核准证书的发放,意味着手机距离问世再进一步。
不过,工信部无线电核准的证书中并没有透露该款手机的具体配置。早些时候,网络上曾流传出疑似手机的“谍照”。从网图看,该手机为一款直板手机,印有汽车的同款标志、该照片未得到的官方确认。
网络流出的手机谍照
但秦力洪曾称,手机的定位是安卓旗舰机,价格大概会在5000-7000元间。他强调,不会在手机内部加装广告,不通过广告变现。据介绍,此次手机搭载了UWB技术,可以充当汽车的车钥匙,数据传输速度和测距精度都较以往的蓝牙钥匙有较大提升。李斌此前预告,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。
大举踏进手机圈,李斌的说法是,做手机不图与华为、小米竞争,为的是用户需求。“手机和车的协同越来越重要,手机能卖个几十万台,有一半的用户买就很开心了。”
这番谦逊表态又与高举高打自研手机、每年发布新旗舰的策略不太相符。毕竟,如果只做汽车的协同硬件,本可以更低的成本、更慢的节奏执行手机产销计划。而定价 7000块钱的“汽车车钥匙”被一些车友评为“大可不必”。
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认为,汽车企业做手机是“吃饱了没事干”。相反手机厂商要做车,有可能。
陈玉东认为,车企做手机业务很难盈利,不盈利的商业模式就是耍流氓。“手机厂出货量大,只要有1%转化为车主,就可能卖出100万辆车。但车企的出货量远小于手机厂,车企要将用户转化为手机用户,量太小了,根本不足以支撑手机业务盈利。”此外,手机行业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不同,手机可以死机,但车“死机”后果不堪设想。“造车就深挖造车,手机让别人去做。当然我也尊重企业的选择。”
李斌倒是吐露过更长远的思考。2022年8月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时,他表示,这一决策是出于苹果进军汽车行业的担忧。言外之意,造手机更像是一种防御手段,预防苹果依靠庞大的用户量,在未来抢走的汽车客户。
一位汽车行业的营销人士则认为,造手机意不在机器销量,而是以此布局人-车-端的移动智能生态,“这个几乎是智能驾驶、人车交互的大趋势,吉利在做这方面的布局,海外的特斯拉造手机传言虽然没得到证实,但人家有芯链,真要造也是分分钟的事。”
追元宇宙、“+AI” 不解销量困局
无论布局是否深远、市场是否看好,“造手机”这件事放在身上倒也不违和。自诞生起,这家造车新势力从诞生起就一直不走寻常路。
在大多数汽车自主品牌走低价路线与合资品牌抢市场时,汽车直接对标BBA等豪华品牌,一上来就造出了跑车EP9和中大型电动SUV ES8,后者起售价近45万元。
走高端路线的,曾在造车新势力中风头无两,凭借率先量产,汽车一度力压理想汽车、小鹏汽车,像互联网的“BAT”一样拿下了“蔚小理”的坊间占位。
高价的汽车首创换电模式,在全国建起了上千座换电站,让车主在没电时可以直接更换电池,缓解等待充电的痛点。
当元宇宙和AI的风刮起时,也毫不犹豫地赶上。
2021年的NIO Day,汽车在旗下第五款车型ET5首次亮相时,就搭上了元宇宙概念。别家车搭载副驾专属娱乐大屏,ET5直接上了采用AR/VR技术的全景数字座舱Pano Cinema,号称为车主打造“第二起居室”,从声、光、影三个维度提供沉浸式车内空间体验。
不仅如此,与AR 创业公司Nreal共同研发了NIO Air AR眼镜,可在车内实现等效4米、130英寸的3D观影效果。在当时的媒体宣传中,ET5被称为“首款元宇宙车型”,妥妥把握了当时的风口。
今年,元宇宙潮水渐退,AI大行其道,汽车永不缺席。5月,汽车被曝出申请KnowmeGPT、NIOGPT、NOMIGPT等含“GPT”的商标,圈内解读,这是要将类ChatGPT大模型搬入车机。李斌也不藏着掖着,直言“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助理,或者说有情感的伙伴,大模型对于车机的改进、帮助会非常大”。
相比传统汽车企业,的每一步都迈得很快、很大。追风元宇宙和AI,开发AR眼镜和手机,这些举动都显露出汽车的与众不同。
然而,“与众不同”并不意味着有效,决定车企命运的往往只有一张成绩单——销量。
回到汽车的造车主业,它正在经历成立以来的黑暗时刻。2022年,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82%。今年以来,单月交付量也在持续走低,近两个月全系车型销量已经跌破1万台,分别为6658台和6155台,位居理想、哪吒、零跑、极氪、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之后,触及近一年来销量最低点。相比之下,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,今年1至4月,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35.5万辆和823.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8.6%和7.1%。
在4月初的媒体见面会上,李斌曾半开玩笑地表示,“我们二季度的目标就是多卖车,如果再没有什么起色,还是每个月1万多辆,那我和力洪就得去找工作了”。
结果,4、5月份,汽车的销量仍未扭转下滑趋势,今年前五月,汽车的销量约4.38万辆,尚不足理想汽车约10.65万辆的一半。曾经的新势力“一哥”已经被理想汽车远远甩在身后。
“贵”不再坚持
销售市场的低迷正在冲击的股价。自2021年年初以来,汽车股价从最高66.9美元的高点持续下行,两年多时间股价已跌至9.36美元,累计跌幅高达86%。
汽车近两年股价持续下跌
汽车的亏损额在加大。财报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-56.11亿元、-105.7亿元、-145.6亿元。2023年一季度,实现归母净利润-48.04亿元三年多时间,累计亏损额超过355亿元。
过去追元宇宙、如今“+AI”这些“花活”似乎并没有直接提振汽车的销量,造手机也并不会解决眼前的销售困局,反而将是一笔大投入。
的症结,到底在哪?市场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——贵。
从诞生伊始就走高端路线的,曾因新能源汽车市场不饱和吃到了第一波红利,旗下ES8、ES6等车型一度销量走俏,据统计,截至2023年4月底,第一代ES6已交付127611台,为均价35万以上纯电SUV市场销量第一。
但市场悄然发生了变化。比亚迪以高性价比占据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榜首,特斯拉多次降价反复强调“亲民”,闯入新能源赛道的还有吉利、长城、奇瑞、长安等老牌车企,也打入高性价比市场,而原生赛道的对手理想、哪吒、零跑等新势力的产品线日趋成熟,产能大增之时,消费者坐等降价。
如此境况下,汽车的高品质、重服务、高价格路线越来越难走。相比一众新能源汽车,不仅贵,还固执。李斌曾多次强调,为了保障老车主权益,坚决不降价。
一名预定了特斯拉车型的消费者就表示,“我不会为了的服务多花十几万去买,消费降级了,刚需用车还是会考虑品牌、电池性能,最重要的是性价比。”
在残酷的市场面前,终于低头了。
6月12日,汽车宣布全系车型起售价降低3万元。与此同时,取消了免费换电权益。
这是李斌对市场的妥协。他在用户社区直言,这次调整在内部讨论了很久,听取了部分用户的意见与建议,到宣布降价前夜的凌晨三点还在反复推敲,“现在是最合适的发布时机,肯定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,还请大家理解和支持。”
销量滑铁卢的现实下,汽车开始以降价换销量。事实上,从汽车旗下车型的销量构成看,售价较低的车型也是出货的“主力军”。财报显示,2023年Q1,定位较低的ET5销量18703辆,占总销量的60.25%。
显然,市场更青睐价格更低的车型。这也意味着,想要重回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巅峰,需要放低身段、进入主流用户的购车区间。
那么,的“高端定位”不要了?NO,它的选择是新建子品牌,试图以此完成“市场下沉”的使命。
今年上海车展期间,秦力洪透露,汽车内部正在筹备代号为“阿尔卑斯”和“萤火虫”的两个新品牌项目,其中前者主要面向中端市场,后者则是尺寸更小的车型,这两个品牌或将在明年底与消费者见面。
然而,数据显示,比亚迪和特斯拉在10万-35万售价区间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,高性价比的车型还要再等一年多。在中低端市场争食,留给的时间不多了。